【室温超导造假,迪亚斯被大学扫地出门】据《华尔街日报》消息,曾声称发现首个室温超导体而备受关注的美国罗切斯特大学研究人员兰加·迪亚斯(Ranga Dias)已离开该校。
当地时间11月18日,罗切斯特大学发言人证实迪亚斯已离职,但拒绝就其离职细节发表评论,也拒绝说明他是主动离职还是被迫开除。“兰加·迪亚斯不再是罗切斯特大学的员工,也不再从事与大学有关的任何研究活动。”迪亚斯没有回应媒体的置评请求。
今年8月,罗切斯特大学校长萨拉·曼格尔斯多夫(Sarah Mangelsdorf)曾向校董事会致函,呼吁在2025年6月迪亚斯的合同到期前将其开除。迪亚斯没有终身教职,根据学校规定,教职合同的终止由董事会听取校长建议决定。
近年来,迪亚斯深陷学术造假丑闻。2020年他在《自然》发文称,一种含碳、硫、氢的化合物在15摄氏度下表现出超导性能,成为电阻为零的超导体。论文发表后迪亚斯名声大噪,研究资助纷至沓来,罗切斯特大学也将他的薪水翻倍。有其他研究人员对论文提出质疑,但校方前后发起三次调查均未果。与此同时,《自然》邀请独立专家组展开调查,却揪出造假破绽,该论文于2022年被撤回。
2023年3月,迪亚斯团队又一篇论文发表在《自然》,称研发出一种含镥、氢、氮的材料,在约20.6摄氏度的室温和10千巴(约1万倍大气压)的压力下表现出超导性能,后续也有多个团队报告不能复现其成果。迪亚斯的学生联系《自然》,对结果真实性“表示担忧”,该论文于同年11月被撤回。
2023年4月,《科学》刊发报道,深挖迪亚斯2013年在华盛顿州立大学完成的博士论文涉嫌剽窃。分析显示,这篇论文有至少6300个单词的内容(相当于全篇内容的21%)可找到已发表的其他来源。
此外,2017年迪亚斯在哈佛大学从事博士后工作时就宣布制成“金属氢”,相关文章发表在《科学》上。然而在其他科研人员无法重复结果、提出质疑后,团队声称把样品搞丢了。
迫于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压力,罗切斯特大学开展第四次调查,三名外部调查员发现,迪亚斯牵涉的16项学术不端指控,很可能一个也没落空。根据调查结果,NSF向迪亚斯提供的80万美元资助被叫停。
迪亚斯在社交媒体上坚称自己是清白的,但没有给出任何进一步的证据。今年6月,他的又一篇论文被撤回,该论文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上,声称研发出又一种高温超导体。这也是他第五次撤稿。据罗切斯特当地《民主党纪事报》报道,迪亚斯将继续在其名下一家公司Unearthly Materials(“超自然材料”)工作。该公司致力于研发新型超导体,2022年从英国风险投资集团Plural获得1500万美元注资。
造假丑闻给高温超导领域蒙上了阴影,而迪亚斯的学生们身处震中,感受尤为强烈。其中一名学生匿名向《自然》新闻团队表示:“此事终于了结,让我松了一口气,但也非常失望花了这么长时间。”他们正在等待罗切斯特大学“发表公开声明,反省是哪些政策失误”导致争议迟迟不能尘埃落定。
校方发言人说,学校支持“受迪亚斯不端行为影响”的学生们,并且正在审查相关政策。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彼得·阿米蒂奇(Peter Armitage)表示,“整个系统奏效了吗?确实,最后还是奏效了,但许多机构在这个过程中辜负了我们。”